港珠澳大桥开通7年来——

为湾区融合发展和外贸稳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2025-10-24 09:10:26

图为车辆在港珠澳大桥上驶过。

新华社记者 邓 华摄

广东珠海,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跨境电商出口查验平台开始了又一天的繁忙。“每天,近500辆跨境电商货车从这里通关,经港珠澳大桥,将超160万个包裹送到香港机场,再‘飞’向全球130余个国家与地区。”拱北海关所属港珠澳大桥海关监管四科科长龚忠年感慨。

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迎来开通7周年。7年来,这座跨越伶仃洋的“世纪工程”,日渐成为大湾区人员和货物往来的“大动脉”。截至10月22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往来粤港澳三地的旅客数量已超9334万人次,车辆累计超过1942万辆次;同时,经口岸进出口货物总值累计已达1.24万亿元。

人畅其行、货畅其流,一张以大桥为纽带的交通网络不断铺设延伸,推动着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加速度”。

“我们一家人基本上每周都会自驾‘北上’,来购物,来旅游,我也会经常开车到不同地方学习交流。”澳门旅游大学研究生彭启康就读酒店和餐饮管理类专业。除了自己经常开车到内地参观交流,父母也会自驾“北上”购物旅游,一家人还在中山三乡购置了房子。因港珠澳大桥而连成的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令老中青三代乐在其中。

港珠澳大桥实现了“硬联通”,让香港到珠海、澳门的车程从3个小时缩短至约45分钟;“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相继落地实施,加速了“软联通”,像彭启康一家人一样自驾“北上”的港澳居民大幅增长。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日均车流量超1.8万辆次,逢周末及节假日期间更多。

便利的自驾“北上”条件,吸引越来越多港澳居民选择到内地消费购物、投资创业、安家养老,为港澳同胞融入祖国发展大局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和更广阔的空间。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经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港澳居民已超1436万人次。

“南下”客流同样在持续增加。港珠澳大桥同时连接滨海旅游城市珠海和香港、澳门两座国际旅游都市,区域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旅游吸引力十足。随着内地赴港澳“个人游”城市持续扩容及赴港澳旅游“一签多行”“一周一行”政策落地实施,依托港珠澳大桥打造的跨城精品旅游线路广受欢迎,内地居民赴港澳悠闲娱乐、参观交流数量明显增多。

今年以来,经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查验内地旅客数量超过1015万人次。“北上”“南下”双向奔赴,湾区在深度融合中不断加速“心相通”。

10月12日,广东宝莱特医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口的一票价值约9万元的医用设备运抵大桥口岸,不到5分钟就办结出口手续,顺利离岸出境。这批货物接下来将通过香港机场,运往南美市场。“港珠澳大桥开通后,我们的出货效率大幅度提升,从出库装车到口岸通关仅需2个小时左右。”公司总经理周国军介绍,大桥24小时通关的优势,叠加海关“提前申报”等便利措施,能精准适配海外市场的时差需求,即便凌晨也能高效出境,这让大桥口岸成为企业出口的优先选择。

如今,大桥口岸对外贸易业态不断推陈出新,仅今年前9个月,跨境电商出口货值已超去年全年,跃居全国跨境直购(9610)模式出口第二大口岸;货运类别也日益丰富,从精密电子元件到高端医疗设备,从新能源产品到智能终端,为外贸注入源源不断的高新动能。

随着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效应的持续释放,其辐射范围已从传统市场延伸至更广阔的新兴市场。7年来,大桥口岸的贸易伙伴网络不断织密,尤其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等新兴市场的贸易活力显著增强。今年前9个月,经大桥口岸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货值达681.9亿元,同比增长52.6%;出口货物收发地实现内地31个省区市全覆盖,触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伶仃洋上的“世纪工程”逐渐成为联通内外的“经贸动脉”。

“7年来,我站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开设口岸采集备案中心、增设现场自助备案设备、引入口岸志愿服务等20余项配套举措优化通关环境,并持续完善三地客流车流预警、跨境救护车运转等机制措施,不断提升三地旅客出行体验。”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政委李戍红表示。

服务外贸上,系列改革措施在口岸落地见效。同时,海关为企业量身定制“政策包”,设立专人专岗提供贸易国家关税政策、技术标准咨询,帮助企业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为企业“走出去”铺就“高速路”,为高水平开放注入新动能。

站在伶仃洋畔远眺,港珠澳大桥如同巨龙般横跨碧波,桥面之上,港澳车辆驰骋往返,跨境货车川流不息。预计2025年全年,珠海公路口岸客流将突破3000万人次,车流将突破600万辆次。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这条连接三地的“经贸动脉”,将持续加速要素畅通流动,为湾区融合发展和外贸稳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 王菲